贪婪令海洋濒临崩溃——联合国秘书长敦促各方共同采取行动
  海洋大会汇聚了各国政府代表、科学家与民间团体,旨在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海洋危机。
“贪婪”是明确的敌人
古特雷斯在海洋大会进入第二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们齐聚尼斯,肩负着一项共同使命——拯救海洋,就是拯救我们的未来。”他警告说,海洋生态正迅速逼近一个临界点,一旦越线,将难以逆转。
他直言,推动海洋走向崩溃的敌人就是贪婪。
他说:“贪婪播下怀疑的种子,否定科学、歪曲事实、助长腐败,为短期利益毁灭生命。 我们不能让贪婪决定地球的命运。”
他强调,所有利益攸关方都必须承担起责任,对抗这些利欲熏心的势力。他说:“我们此刻聚集于此,就是要团结一致,向这些势力说不,夺回属于我们大家的海洋未来。”
海洋保护四大优先事项
古特雷斯提出四项亟需各国政府、企业、渔民与科学家共同落实的优先行动。他表示:“这不仅是‘捕鱼’的问题,更关乎我们‘如何捕鱼’。”他呼吁各国落实“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30%的海洋区域。
古特雷斯敦促各国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升回收利用率,并在今年内完成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全球条约,终结塑料污染。
古特雷斯表示,各国须在2025年于巴西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前提交更加雄心勃勃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确保与1.5°C控温目标相符,并涵盖所有温室气体排放。
落实《公海条约》
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尽快批准并执行《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简称BBNJ条约或《公海条约》),以加强对国际水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使该协定早日生效。
他强调,全球需要一个涵盖政府、企业、渔业和科研界的“海洋大联盟”,共同以坚定承诺和实际投入,为海洋保护注入动力。
他说:“海洋给予了我们无数馈赠,现在是我们回馈的时候。”
深海不能成为“狂野西部”
在答记者问环节,古特雷斯特别提及深海采矿问题。他重申,深海绝不能沦为无序开发的“狂野西部”,并表达了对国际海底管理局当前相关工作的坚定支持。
现场会见“蓝色海洋”倡议者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古特雷斯前往尼斯风景如画的伦皮亚港,登上葡萄牙四桅纵帆船“圣玛丽亚·曼努埃拉号”,并会见了“蓝色海洋基金会”的成员,表达了对民间环保行动的高度赞赏与支持。
过度捕捞: 全球三分之一鱼类种群面临危机
在本次大会上,还有一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35%。联合国周三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正遭受不可持续的过度捕捞。
这一数据在峰会第三天引发强烈反响,清晰地揭示了全球海洋面临的三大威胁:持续加剧的过度捕捞、气候变化影响,以及不可持续的资源管理模式。
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贝瑞吉在发布会上指出,报告全面揭示了人类活动如何持续榨干海洋资源,同时他强调,科学管理仍能扭转局面。
贝瑞吉在报告发布前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表示,用银行业类比,我们当前的捕捞量已超出“利息”,正在消耗海洋的“本金”。
这份题为《2025年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状况评估》的报告,基于粮农组织迄今为止最全面的2570个海洋鱼类种群监测数据,揭示了双重态势:虽然全球逾三分之一的鱼类种群面临过度捕捞,但通过科学管理的渔场实现增产,仍保障了全球77%食用鱼类的可持续供应。
贝瑞吉特别指出,管理措施已见成效,我们完全具备种群资源恢复的技术手段。
治理差异
报告表示,区域间可持续捕捞水平存在显著不平衡:美加太平洋沿岸超过90%的鱼类种群处于可持续捕捞状态,澳新地区该比例达85%以上,而受严格国际公约约束的南极海域更是实现了100%可持续捕捞。
然而从摩洛哥延伸至几内亚湾的西北非海域,超过50%的鱼类种群正遭受过度捕捞,且资源恢复迹象微弱。地中海与黑海区域的状况更令人担忧,高达65%的鱼类种群已超出可持续捕捞限度。但值得关注的是,该区域作业渔船数量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约30%,这一积极变化表明渔业政策改革已开始发挥作用。
贝瑞吉指出,这些数据印证了一个关键结论,当完善的监管体系与充足的资源保障相结合时,海洋鱼类资源完全能够实现生态修复。
然而科学管理需要高昂成本。贝瑞吉指出,部分区域难以负担监管体系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支持及机构运营经费。人们应当协助渔业衰退地区提升治理能力——重点不在于追责问过,而在于理解其发展困境并提供种群恢复支持。
从崩溃到复苏的转型之路
在渔业资源恢复案例中,金枪鱼种群重建堪称典范。该鱼种曾面临生存危机,现已实现生态显著恢复。数据显示,全球87%主要金枪鱼种群已达到可持续捕捞标准,相关种群供应了99%的国际市场产品。
贝瑞吉表示,这一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得益于我们建立的完善监测体系:包括监测网络、管理制度及合规机制的协同运作。
该报告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将辐射全球渔业治理领域。目前粮农组织已与25个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建立改革伙伴关系。
贝瑞吉强调,该模式的推广复制,关键在于持续的政治承诺。
本文根据已发布内容重新整合编辑而成,原文首发于联合国新闻网站。